Search


文山社大寒假前最後一堂課,我更是往音樂與文化底層走.教了個更為細緻且難度更高的動作,配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文山社大寒假前最後一堂課,我更是往音樂與文化底層走.教了個更為細緻且難度更高的動作,配合五〇年代埃及現場演唱會音樂,要學員試著將埃及古典音樂聽進耳底,並讓細緻精美樂音慢慢從身體出來.
也說了些埃及電影與音樂舞蹈演變間的事,讓大夥兒看一下四〇年代的埃及黑白歌舞片.
舞蹈教學之於我,同樣是一個文化累積與肢體美感醞釀的過程.如果學習者甚至不知自己正接觸一個什麼樣的異國樂舞,又從何得知這個舞蹈的美與精神何在?又如何能懂得這舞中之一二?
好些學員都跟我說,跟我上課,很難在一時半刻間就獲得成就感,非常需要時間,才慢慢明白我到底在說些什麼.然而我真的已經盡量把課程變得輕鬆豐富且多元,但我就是無法走「速成」的功利路線,因為舞蹈與文化的養成就是需要「時間」與認真投入,才能略知一二!
我常覺自己做的不過是最基礎根本卻是現代人遺忘的事:好好對待自己,給身體多些不求回報的關注,讓音樂舞蹈回歸最原初的喜樂,將整體存在於樂舞中回歸到每個當下的專注.
最簡單,往往是最困難,同時還是現代社會所缺少的呀!


Tags:

About author
只要不在沙漠,便是走在返回沙漠途中的浪者
只要不在沙漠,便是走在返回沙漠途中的浪者
View all posts